总部设在荷兰、由英国和荷兰等国家出资的非营利组织“药品可及性基金会”(Access to Medicine Foundation),近期发布独立报告。内容指出,全球各大制药公司虽加大力道因应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,对下一场疾病大流行却几无准备。
基金会执行长耶尔(Jayasree K Iyer)并强调,中国若爆发立百病毒(Nipah virus)疫情可能有引发下一场大流行的风险。这种病毒最早在马来西亚发现。
耶尔表示:“立百病毒是另一个引人高度关切的新兴传染病,可能随时会爆发。下一场疾病大流行可能是具有抗药性的传染病。”
英国“卫报”(The Guardian)指出,立百病毒可能引起严重呼吸道症状、脑炎和脑肿胀,死亡率介于40%至75%之间,端视疫情爆发地点而定。这种病毒的天然宿主为果蝠,过去在孟加拉和印度曾引起疫情,可能与饮用被蝙蝠尿污染的椰枣汁有关。
根据药品可及性基金会的双年报,在世界卫生组织(WHO)点名的16种最大公卫风险中,药厂对立百病毒等10种传染病毫无因应计划。
这10种传染病还包括常见于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裂谷热(rift valley fever),以及冠状病毒引发的中东呼吸症候群(MERS)和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(SARS)。MERS和SARS死亡率比COVID-19高得多,但传染力较低。
至于近年来在美洲、非洲、印度快速扩散的蚊媒疾病屈公热(Chikungunya),目前已有四种因应产品正在研发中,包括一种疫苗、一种药物、一种诊断工具和拜耳集团(Bayer)研发的一种新型杀虫空间喷雾剂。这种喷雾剂对登革热(dengue)和兹卡病毒(Zika)也有用。
药品可及性基金会的报告并提到,尽管多年来已有人示警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引发全球卫生紧急事件,制药界和社会整体对COVID-19大流行仍缺乏准备。
在COVID-19爆发前,药厂产线完全没有冠状病毒相关计划,但当COVID-19变成全球大流行后,制药界几个月内就研发出数种疫苗。目前共有63种COVID-19疫苗和药物获得核准或研发中。
另一方面,抗生素抗药性(antimicrobial resistance)也构成严重风险。具抗药性的超级病菌,因低收入国家缺乏抗生素等情况而出现。
耶尔说:“在抗生素抗药性方面,我们拥有的抗生素还有效果,但研发替代品的时间愈来愈紧迫。”
“我们曾经以为可以根除的结核病,由于出现多种抗药性菌株,在一些社区变得愈来愈普遍。”
本文转载自2021.1.31“中央社”,仅反映作者意见,不代表本社立场。
本文由:酷游ku游登录 提供